圖為徐鵬在標定焊縫探頭的基準靈敏度。王 瑋 攝
7月31日,中原大地熱浪滾滾。在鄭州北編組場,徐鵬帶領幾名探傷工頂著烈日進行鋼軌探傷作業?!巴?!疑似螺孔裂紋?!卑橹懫鸬膱缶?,徐鵬迅速作出判斷。
鋼軌探傷是鐵路安全的重要防線,通過超聲波探傷儀和手工檢查錘檢測鋼軌內部傷損及異常,從而消除安全隱患,保障行車安全。因此探傷工也被稱為“鋼軌B超師”。
徐鵬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橋工段檢查監控車間的一名鋼軌探傷工。從事鋼軌探傷24年來,他保持著1.5萬公里探傷零誤判紀錄。
執著的理想在平凡工作中扎根
1994年6月,初夏的鄭州景色宜人,18歲的徐鵬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他即將從鄭州鐵路運輸技工學校畢業。三年的刻苦學習不僅留下了美好的校園回憶,更讓他自豪的是:憑借優異成績,他一畢業就成了令人羨慕的鐵路職工,捧上了親朋好友眼中的“鐵飯碗”。
然而,當理想碰到了現實,現實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徐鵬被分配到鄭州工務段(現鄭州橋工段)馬寨線路車間,成為一名線路工。當時的工作條件十分艱苦,徐鵬每天與洋鎬、鋼叉、耙子“三大件”為伴,晴天揮汗如雨,雨天滿身泥濘。這份看似毫無技術含量的體力活,讓他一度陷入迷茫: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嗎?難道要一輩子揮舞洋鎬?
細心的工長察覺到了徐鵬的失落。閑暇時,工區的師傅們給他講述老一輩鐵路人的奮斗故事,解釋看似簡單的砸洋鎬工作對列車安全的重要性,分享“行行出狀元”的人生經歷。這些樸實的話語,漸漸溫暖了徐鵬的心。
不久后,單位舉辦了一場以“崗位成才”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作為觀眾的徐鵬被同事們激情洋溢的演講深深打動。那些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事跡,那些催人奮進的話語,在他腦海中久久回蕩。那一夜,他輾轉難眠:同樣是年輕人,同樣在鐵路工作,為什么別人能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光彩?想通這一點后,徐鵬重新燃起了斗志——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在這里綻放生命的光彩。
心態轉變后,徐鵬開始以全新的態度面對工作。砸洋鎬、扒道砟、緊螺栓,這些重復性勞動不再讓他感到枯燥。在工作中,他逐漸對鋼軌探傷產生了濃厚興趣。每當探傷工推著檢測設備經過,他都像孩子初次看到火車般興奮。從那時起,成為一名探傷工的夢想在他心中生根發芽,他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在了業務學習上。
2001年,經過公開招聘考試,徐鵬如愿以償地成為探傷組的一員。面對新崗位的挑戰,他全身心投入學習:上班跟著師傅現場實踐,下班反復練習檢測技術,把各種鋼軌傷損的波形特征詳細記錄在小本子上。“光是常用的探傷儀測試標準就有十多項,我干脆全部背下來。”徐鵬回憶道。
從最初推車不穩、看不懂波形,到能夠精準識別各種異常信號,徐鵬僅用了兩年時間。靠著“螞蟻啃骨頭”的韌勁,他記滿了3本共5萬多字的學習筆記,逐步成長為探傷領域的專家。2003年,他在鄭州鐵路分局探傷技術比武中獲得實操第一名;2007年,他以優異成績獲得探傷工技師資格。
精湛的技藝在火熱實踐中歷練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
作為亞洲最大的編組站之一,鄭州北站素有“十里站場”之稱。歷經70多年風雨,站區鋼軌飽經滄桑,核傷、魚鱗傷等“疑難雜癥”較多,探傷工作難度很大。但在徐鵬眼中,這正是磨礪技術的絕佳“練兵場”。
每天下班后,徐鵬都會詳細記錄當天檢測到的鋼軌傷損情況,并附上專業分析。日積月累,厚厚的“傷情檔案”見證了他技藝的突飛猛進?!艾F場傷損復雜多變,每發現一處隱患,就積累一點經驗。”除了精通無損檢測技術,徐鵬還自學電路知識,深入研究鋼軌傷損的定性、定位、定量方法以及焊縫工藝和傷損判別標準。
隨著學習的深入,徐鵬感受到探傷世界的奧妙。要掌握鋼軌探傷儀的超聲波原理,必須精通大量三角函數知識。這對只有中專學歷的徐鵬來說并非易事。他采用最“笨”的方法——從機械記憶開始,將每一個公式都抄寫數十遍,直到爛熟于心。漸漸地,這些公式在他腦海中形成了立體圖像,能夠快速對應到鋼軌探傷中的聲波反射角度計算、缺陷定位等實際應用場景。正是這份執著,為他日后成為探傷專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008年,徐鵬在第二屆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鋼軌探傷工個人全能第一名,相繼獲得全路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并被評為全路首席技師和鄭州局集團公司首席技師。
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運營,中原大地邁入高鐵時代。作為鄭州局集團公司的“鋼軌B超師”,徐鵬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他所在的檢查監控車間負責鄭州樞紐529公里高鐵線路和12141處焊縫的檢測工作。憑借對安全的絕對敬畏和嚴格執行標準,他和團隊確保了高鐵運營的安全。
2016年4月,在鄭徐高鐵聯調聯試中,徐鵬帶領班組奔赴碭山南站,圓滿完成252公里線路和3430個焊縫的探傷任務。臨行前,他喊出當好鋼軌“排雷兵”的誓言,并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承諾。
24年探傷生涯中,徐鵬破解技術難題26個、完成工藝革新22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總結出“心里穩、推行慢、堅持看、慎判斷”工作方法,累計處置重大隱患1100余處,創下1.5萬公里探傷零誤判的紀錄,用專業與堅守譜寫出新時代鐵路工匠的華彩樂章。
匠心在桃李不言中賡續傳承
徐鵬的事跡看似平凡,卻處處閃耀著工匠精神的光芒。
在鐵路標準化建設的浪潮中,培養復合型技術人才成為當務之急。作為全路首席技師,徐鵬2013年被委以重任,成為“徐鵬鐵路探傷工鐵路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主動承擔起了科研攻關和青年職工培養的重擔。
結合探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徐鵬首次提出鋼軌探傷儀供水系統革新設想。經過數十次試驗和改進,他和團隊成功研發出恒壓水流控制系統,大幅提升了探傷效率。隨后,他又與廠家合作開發新型水刷,將探傷質量推向新高度,并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在徐鵬帶領下,工作室完成可動心道岔翼軌變截面探傷辦法、鋼軌探傷儀供水系統改進等20多項技術革新以及10余項作業標準和流程的制定完善。這些成果均得到推廣應用。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李森就是在徐鵬的悉心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典型代表。作為退役軍人,李森專業基礎薄弱但勤奮好學。徐鵬每周為他“開小灶”,從基礎儀器操作到波形分析,將經驗、技巧傾囊相授。
經過幾年培養,李森在各級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2020年,他負責的鋼軌鋁熱焊縫異難部位探傷流程工藝改進項目榮獲鄭州局集團公司青年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如今,李森已成為青年職工的學習榜樣。
多年來,徐鵬牽頭編寫教材13冊,編制案例分析2本,累計培訓探傷工800多名,其中涌現出多名全路技術能手、省級技術能手等優秀人才。
榜樣檔案
徐 鵬
中共黨員,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橋工段檢查監控車間鋼軌探傷工,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全路技術能手、河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采訪手記
匠心在鋼軌間閃耀
鄭州北站,烈日如火。徐鵬和他團隊的身影,在腦海中始終揮之不去。數日的采訪中,徐鵬以20多年的執著堅守,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匠心課”。
在追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徐鵬和他的探傷工同事們所代表的,是一種沉靜的、近乎固執的堅守。他們的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瞬間,卻需要日復一日的極致專注;他們的名字或許鮮為人知,卻構建起鐵路安全最基礎、最關鍵的防線。
這份于平凡中鑄就的非凡力量,是“工匠精神”最本真、最動人的寫照。他們擇其所愛,守其所責,用無聲的行動,在鋼軌上書寫著對安全的無限忠誠。